近年来,在当下唯学历论、唯名校论的社会大环境下,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往往遭遇“第一学历”歧视。所谓“第一学历”的门槛就将其中大部分人阻挡在竞聘资格之外,不仅有“本科双非(985、211)”的标准,更有“本科四非(985、211、双一流)”的门槛,就连一些名校的硕士毕业生也因所谓“第一学历”歧视而在求职时灰头土脸,狼狈退场。
所谓“第一学历”是什么呢?在政府和企业看来,“第一学历”是指接受高等教育后取得的第一个学历。然而,事实上又不然,比如对待全日制的“专升本”,实践中又认为其“第一学历”是“本科”而不是专科,实在令人奇怪,既然是“专升本”,其“第一学历”必定是专科,只是后续又接受了两年全日制教育,就被另眼相待了。事实上,这种所谓“第一学历”的认识大错特错,早已不得人心。
早在2014年8月,教育部在答复一位网友关于“我高中毕业后参军,在部队考上中专军校成为干部,请问我的第一学历是高中还是中专”的提问中回复称: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最高或最后的学历,没有使用“第一学历”概念。如果一定要强调“第一学历”,小学、中学也是学历。
2021年9月29日,教育部网站在答复网友关于“请问专升本(非成人高招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的提问时表态称:“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
虽然教育部网站接连给出说明,然而,因为不是“红头文件”,其答复与说明就显得苍白无力,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因而,所谓“第一学历”的错误认识依旧大行其道,日益肆无忌惮。前不久,豫西北某市下发通知,对全市人才进行信息采集工作,其规定的统计范围要求“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人员。照此规定看来,凡是所谓“第一学历”不是全日制本科的人员,都算不得所谓“人才”,哪怕是所谓“三本”的学历,也算是“人才”。由此可见,在许多政府官员眼中,所谓“第一学历”不是全日制本科的人员都应该打入另册,根本不在所谓“人才”之列。看看,所谓“第一学历”的规定已经进入地方政府机关的红头文件了,越来越具有法定效力了。作为主管全国各类国民教育的机关,教育部真应当出台正儿八经的“红头文件”,明确关于学历的认识与标准,彻底否定所谓“第一学历”的说法,彻底纠正这一歪风邪气。时至今日,教育部不能再缩头了,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担当时要担当,职责所在,责无旁贷!
当下,在企业招聘中,往往依照所谓“第一学历”,将求职者按本科教育经历分为三类:985院校、211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学历歧视十分明显。许多企业都很在意求职者的本科学历,是不是全日制,是不是985或211院校。有的企业直接提出,本科非985或211院校不招录;有的企业虽然不明说,但在招聘过程中也有明显区别。某大型互联网公司的HR向媒体直言:“我们招录部门产品经理,学历要求研究生,且第一学历门槛是211院校,核心部门第一学历门槛是QS100(世界大学排名前100榜单)。越是头部公司、核心岗位,对第一学历的要求就越高。”
殊不知,苹果、Google、IBM等国际知名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并不刻意强调求职者具有大学文凭。苹果CEO蒂姆·库克曾表示,苹果招聘人的标准,比如学历并不是考量的第一要素。苹果有50%的人没有上完大学,苹果更看中的是能力而不是学历。库克称,没有完成大学学业的人仍有很多工作机会,能力才是关键,而不是学位。我们看中的是能力,你能做什么。比如乔布斯,他就没有大学学历,不是一样带领苹果走向辉煌吗?苹果公司的招聘信息就证明了这一标准。例如,一个为 Apple Music 开发 iOS 应用程序的软件工程师的职位要求是“BS/MS EE/CS/CE 或同等的工作经验”。谷歌和IBM也是如此。时任谷歌人事部门高级副总裁的拉兹洛·博克(Laszlo Bock)告诉《纽约时报》,作为招聘的标准,考试成绩毫无价值,“对于每一份工作,我们最看重的是通用的认知能力,而不是智商和学历。”
据媒体统计,我国目前有高等院校3000余所,其中985、211院校、“双一流”高校仅有百余所,占比约为0.4%。据此来看,所谓“第一学历”是985、211或“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人数极其有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岂能仅靠少数人?破除唯学历论、唯名校论,势在必行。早在180多年前,龚自珍有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当下更当如此!科技创新、工业智造,更需要万马奔腾的局面。别忘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公小平的教导:“不管黑猫白描,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