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宠若惊什么意思(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受宠若惊)
日期:2024-12-01 12:45:15 浏览: 100
受宠若惊
基本词义
受宠若惊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因为意外受到宠爱或赏识而感到惊喜不安,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得到某种特殊的待遇或荣誉时,内心既高兴又有些不安的复杂情绪。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出处
一说《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另一说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省躬无有,被宠苦惊。”
故事
故事一:出自《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讲的是唐太宗时期,官吏卢承庆奉命调查漕运船只失事的责任问题,先后三次给漕运官更改考评政绩“中下、中中、中上”,该官吏表现出宠辱不惊。后来卢承庆本人也大起大落,命运坎坷,他的心情却始终平静如水,并不因起落无常而受宠若惊。
故事二:宋代有个叫朱勔的人,他穿着锦袍告诉别人“徽宗皇帝经常用手抚摸”,于是就在肩上绣上金手印。还有一次,他在内宫饮酒,徽宗皇帝亲自握了他的手臂,朱勔就把黄帛缠在臂上,在与人交揖的时候,这一个手臂居然不动,表示说这只胳膊刚刚被皇帝拍过。
这两个故事都很好地诠释了“受宠若惊”的含义,即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感到意外、惊喜又不安。
例句
他对老师给他的表扬感到受宠若惊。
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
大喜过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更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喜出望外: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反义词:
麻木不仁:肢体麻痹,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