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制百科

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什么是分封制,什么是宗法制?)

日期:2024-10-06 10:30:20     浏览: 100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自夏、商后又一个屹立在东方的强大帝国。

周王朝建立后,沿袭了分封制和宗法制两大基本社会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改革。

那么,什么是分封制?什么是宗法制?它们的出现为西周带来了什么?



01.

什么是分封制?

什么是宗法制?

分封制以“分疆土,建诸侯”著称。简而言之,就是将天下分成一块一块的土地。

把中间能够稳定控制的区域留给自己,把存在着各种各样土著和威胁的边疆,留给亲族、功臣这些在西周的统治秩序中处于“金字塔塔尖”的人。

所有被分封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周王室的亲属,依据他们和周王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分配属地。

还有一类是有功之臣,主要是依据所获的战功来分封。

不过,在周王朝的分封当中,姬姓诸侯国占据了其中的主要部分,除此之外得到分封的人是比较少的,就连真正立下宏大功勋的人也很少“受此殊荣”。

西周分封,图源:Wikipedia

西周分封制下,土地和劳动者名义上都归周王所有,下一级须对上一级承担缴纳贡物、服力役、军事保卫和述职等义务。

在某种意义上,分封制是西周建立新的政治格局的一种手段,而宗法制则是分封制的基础。

宗法制是什么呢?

宗法制就是根据血缘,决定你在这样一个天下体系当中的位置,和你应该扮演的角色以及你能够享受到的待遇。

西周王朝所建立的宗法制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秩序,庶民与贵族之间的隔阂犹如天堑。庶民没有能够进入统治阶级的权利,统治阶层却有掉入庶民的危险性和可能性。

历史学家王国维先生说过:“宗法制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什么叫嫡长子?

中国古代实行一妻一夫多妾制的婚姻制度,只有正妻所生的孩子称为嫡子,而妾所生均为庶子。嫡子与庶子犹如贵族和庶民的身份,不可轻易改变。

也就是说,决定继承权的不是谁更有才华,而是谁的母亲是正妻。显然这样的观念在现代社会看来是很奇怪的,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当中,却非常好理解。

古代政治联姻,图源:百度百科

第一,贵族、诸侯之间的联姻,不单单是两个男女之间的感情,更是一个政治联盟。

就好像两个公司合并,双方共同建立起一个新的公司。只有我们双方共同认可的继承人,才具有掌控这个新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权力。

第二,嫡长子继承制的核心在于不争。

嫡长子的地位难以撼动,想要取而代之是不可能的。于是统治阶级的内耗降低到最小,因为争也没有用,所以大家才不争。

如果说,哪个儿子最有才华便让哪个继承,完全可以想象在当时的统治阶级内部,会形成一种多么惨烈的厮杀。

由此可见,嫡长子继承制确定了周王朝统治阶层内部的相对稳定。


02.

士阶层的崛起

士阶层是由卿大夫非嫡非长的儿子组成的,他们也是整个西周王朝统治阶级金字塔的最底端,与最普通的庶民只有一步之隔。

士的长子还可以维持士的地位,但是士的其他儿子可能就要变成庶人。

士人们为了给自己的其他孩子谋求出路,成为了一个有政治野心并且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的阶层。

然而,这样的阶层,在西周王朝统治秩序还相当稳定的时候,显现不出太多的生命力。

但是如果这个秩序崩溃了呢?

西周后期,周幽王独宠褒姒,想要废嫡立庶,最后就导致了西周王朝的崩溃。

烽火戏诸侯,图源:Wikipedia

可以这么说,周幽王的所作所为并不仅是宠爱一个妾室那么简单,而是在挑战西周存在的制度基础、挑战宗法制,更是在挑战周王室和姜姓部族长期结成的婚姻关系。

西周王朝的崩塌导致了天下秩序的紊乱。在很多人的心中,它就像一个庞然大物,永远矗立在地平线上,并不会消失。

但意想不到的是它在轰然之间倒塌,这对于当时人的刺激是全方位的。

于是,人们用“礼崩乐坏”这四个字来形容两周之际的社会变革。

礼崩乐坏后,世卿世禄制往日的威慑逐渐减弱,不再被人们认同,“学而优则仕”让人们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进入仕途,实现理想抱负。

制度的改变和社会的需要让以学识或一技之长谋生的士阶层崛起了。

孟尝君纳士,图源:百度百科

这些应运而生的士人通过运用知识技能为赏识他们的人提供服务,有为图强争霸者出谋划策的,也有为知遇者出生入死的。

对各诸侯国来说,士人的才策谋略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家的发展,帮助诸侯国在争霸中取得优势;

对士人自己来说,寻得明主不但能保证生活温饱,还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飞黄腾达。如苏秦成功说服诸侯国行“合纵”之策,最后执掌六国相印,无上尊荣。

因此,这个出身不太高,但是有知识、有技术、又迫切需要改变自身命运的士人阶级,摇身一变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