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制百科

清朝雍正皇帝简介大全(最阴险的帝王,非雍正莫属)

日期:2024-08-15 11:15:17     浏览: 100

(清 紫禁城)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

按中国独有的干支纪年法,是戊午年。

这一年,科学家惠文斯向巴黎科学院提交了他的作品《论光》,并借此反驳另外一位科学家牛顿的关于光的粒子学说。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发明了可做乘除运算的计算机。

有着146年历史的圣詹姆士宫,正式成为英国王室的专用城堡。

法国和荷兰多年交战,终于签订了《奈梅亨和约》,自此罢兵言和。

世界风云变化,中华大地也有事发生。

例如清朝藩王吴三桂造反,自立为帝、清代举人蒲松龄(写聊斋的那位)参加乡试落榜、朝廷准备编修明史,邀请当世大儒顾炎武参与编撰工作,但顾炎武同志死活不来,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同年十月三十日,紫禁城里也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在当时看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日后却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这一天,康熙皇帝有了自己的第四个儿子,爱新觉罗·胤禛。

(少年时期的雍正)

作为皇帝的儿子,本该身份尊崇,但胤禛的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这就导致这个四阿哥在皇宫里的地位并不算高。

皇子成年后,大都是母凭子贵,但皇子幼年时,却往往要子凭母贵。

并且,清朝皇室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皇子生下来,生母无权抚养,要交给其它的妃嫔领养。

一来二去,胤禛的抚养权就落到了皇后佟佳氏的手里。

佟皇后是大清一等公佟国维的女儿,什么叫一等公?那就是众人面前第一等,有时候见了皇帝也可以横着走。皇后有这样的父亲,地位自然尊崇。不仅如此,皇后无子,仅仅生过一个公主,该说不说还早夭了。

胤禛由此因祸得福,她虽然离开了骨肉相连的母亲,但却从此得到了正牌皇后独一无二的宠爱。

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皇后的宠爱对胤禛来说又没什么太大用处。

皇子毕竟是要在大清的政坛里混的,而皇后只能做后宫的主,大清政坛,是皇帝说了算。

那么很显然,康熙皇帝对胤禛并不感冒。

当然,这并不是皇帝刻意排斥或者疏远四阿哥胤禛,而是皇帝对他的所有子女都很生疏。

这位文治武功的帝王八岁登基,拳打三藩,脚踢鳌拜,收复台湾,痛殴沙俄,三征噶尔丹,被后世诸多学者认为是妥妥的千古一帝。

当然,时至今日,“千古一帝”这个名头总是被网友安在一些莫名其妙的皇帝之上(例如隋炀帝杨广),导致该名头已经大大贬值,但康熙仍然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明君。

可这位明君的童年十分凄惨。

八岁丧父,十岁丧母。

老皇帝终其一生,没有得到过来自父母的亲情关怀。

在皇帝认知里,生而为人,尤其是天家子弟,就是要独自成长的。

所以少年时代的胤禛并未得到过来自皇帝的特殊关爱。

老实说,在康熙手底下当儿子,难度是最大的。

皇帝对儿子们的要求很严格,但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他要求爱新觉罗的子嗣们,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单拎出来就是大清王朝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虽然对诸多皇子的态度都很冷淡,但皇帝还是留有一点小小的私心,二十四个儿子中,他对二阿哥胤礽最为关照,甚至直接把胤礽立为了太子。

但胤礽同志很显然并不是很领这位父亲的情,当了太子之后,那是一顿神玩,坑蒙拐骗偷,吃喝嫖赌抽,除了好事不干,别的什么都干。

康熙皇帝向来眼里容不得沙子,一听太子如此混账,二话不说就把他废黜了。

胤礽被废,太子的位置不能空着,皇帝又开始物色新的继承人,但选来选去,康熙皇帝的心里还是放不下这位二阿哥。

他是大清王朝的绝代帝王,更是臣民们心中的千古一帝,但面对自己劣迹斑斑的儿子,他也只不过是个含辛茹苦的父亲罢了。

(两度被废的太子 胤礽)

思量再三,康熙还是惦念胤礽,于是再次复立其为太子,希望他可以汲取教训,好好做人。

按理说都被撸下去一次了,早就应该收敛了,现在好不容易又让你重回太子之位,你还不老老实实,兢兢业业地上班上岗?

我们的胤礽同志偏不,他似乎是和太子之位有什么与生俱来的仇恨,不当太子的时候还好,一当太子,就是一顿胡玩,不把自己的太子之位玩丢了,决不罢休。

皇帝很生气,太子屡教不改,这一次康熙真的死心了。

宽容换不来儿子的悔悟,这份沉重的父爱在胤礽的眼里只是自己为所欲为的资本。

康熙皇帝再次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并将其幽禁深宫,非死不得出。

这位两度废立的太子终于有时间安安静静地思考自己一生的行为和过错了。

太子之位再度落空,皇帝的这些儿子们开始心动了。

前文说,康熙共有子嗣二十四,这其中,算上太子,共有九位皇子加入了这场抢皇位大战中。

大阿哥胤禔,是庶出的长子,皇帝一向不喜欢。

二阿哥(太子)胤礽,玩火自焚,两度废立,最后被皇帝关了永久禁闭。

三阿哥胤祉,行为浮华放浪,今日夜总会,明日KTV,皇帝不悦,降为贝勒。

八阿哥胤禩,争权夺利的行为十分露骨,太过明显,曾经当着皇帝的面说过“天下是我的”这种话,皇帝一听这还能忍?我还没死你就这么狂,我要是死了你不得上天?于是非常排斥老八,直接给他撵到大西北处理军务去了。

九阿哥胤禟,喜欢和外国人打交道,热爱外国文化,朋友很多,路子很广,跟八阿哥关系很好,也导致小哥俩一起被皇帝排斥。

十阿哥胤䄉,平平无奇,没哈存在感,身无长物,在朝廷里混的也一般般,作者一直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参与皇位争夺,属于主动送死型。

十三阿哥胤祥,性格沉稳,跟老四胤禛关系非常好,在皇位继承上也支持老四,属于是陪跑型选手。

十四阿哥胤禵,原本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皇子,康熙皇帝本人也非常喜欢他,但奈何皇帝快驾崩那阵他远在西北,皇帝一看来回来去还得折腾,于是就把皇位传给了皇四子,胤禛。

九选一,胤禛同志最后终于脱颖而出。

(九子夺嫡)

胤禛就是我们熟知的雍正皇帝,而之所以最后的胜利者是这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四阿哥胤禛,原因同样发人深省。

康熙皇帝两度废立太子,朝堂之上因为太子的问题搞得鸡飞狗跳,所有人都想在这乱局中掺和一下。

只有胤禛,假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们争你们吵,不关我事儿。

康熙皇帝一看,这老四人还不错,不跟班不站队,是我的好大儿。

在皇帝这边刷了一波好感之后,胤禛还必须让自己的这些竞争对手们放下警惕。

他整天参禅悟道,表现出一副不谙世事的样子,这帮哥兄弟们一看,老四没啥威胁啊,不用管他,以后让他当然闲散王爷不就得了。

历史上九子夺嫡,胤禛参与的时候很少,基本上是大家都打完了,死的死,伤的伤,废黜的废黜,圈禁的圈禁,皇帝一看,无人可用了,这时候胤禛站了出来,表示爸爸你看我行不行?

康熙帝病入膏肓,马上就要龙驭上宾,不行也得行了。

总体来说,胤禛,也就是雍正,是个很阴险的人。

他的阴险之处就在于,他越是想得到什么,他就越告诉别人他不想要。

但这也没办法,因为他这一届的皇位争夺,是有史以来难度最大的。

以前抢皇位,多说五六人,少说两三个。

而且基本上胜负一眼就看得出来,因为能当皇帝的好苗子并不多。

但康熙这一朝,足有九位选手参加,这九位选手都是个顶个的聪明睿智,手段强硬,可以说是妥妥的“尖子班”。

如果不玩点阴的,恐怕很难脱颖而出。

历来,人们总是认为雍正是篡位登基,说他修改诏书,枉顾遗命等等。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说法是,康熙皇帝临终时,遗诏的内容其实是:“传位十四子”,但鸡贼的雍正在“十”字上加了一横,在下面又加了一勾,就导致遗诏的内容变成了“传位于四子”。

看起来很合理,似乎天衣无缝,直接就把雍正定性为篡权夺位了。

但实际上,清朝的诏书中,并不使用“于”字,而是使用“於”字,雍正要是直接改成“于”,大臣们一看就知道是造假。

并且,诏书中不管是立哪位阿哥当太子,都会加上一个“皇”字,所以就算是雍正篡位,那么皇帝当时的遗诏内容也应该是:“传位皇十四子”。

如果遗诏中的“十”被改成了“于”,那么读起来就变成了“传位皇于四子”。

雍正再傻,也不会把遗诏改成病句。

最关键的是,当时的遗诏是两份,汉文一份,满文一份,就算汉文能改的了,满文版本也是改不了的。

希望各类电视剧和自媒体同行不要再以讹传讹,误导群众。

公元1722年,按干支纪年,是壬寅年。

这一年,荷兰探险家在智利海外发现复活节岛。

活跃在加勒比海的传奇海盗姐妹花,安妮和玛丽被捕入狱。

(雍正皇帝 画像)

中原大地,紫禁城内,叱咤风云的一代雄主康熙驾崩,同年,皇四子胤禛即位九五,成为大清王朝的第五位皇帝。

未来,这位皇帝将带领大清王朝的黎民百姓,文武群臣,将清王朝这艘巨轮,驶向一个更为遥远的地方。

也许是高峰,也许是深渊,也许是光明的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