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制百科

芙蓉楼位于哪座城市(盘点古诗词里的十座名楼)

日期:2024-08-27 10:00:23     浏览: 100

五一假期快到了,您准备去哪里旅游呢?

跟着诗人去旅行吧,在诗人的笔下,不仅有风花雪月、名山大川,还有楼台亭阁,古诗词里的这十座名楼,您知道几座,您可曾去过?

一起来看看吧:

一、芙蓉楼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西北,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日精山、月华山、寿丘山)中的月华山上。是东晋时期镇守京口的刺史王恭所建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记载:“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芙蓉楼依山傍水,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远山近水,一览无遗,是古代文人骚客们登临品茶、吟诗赋词的胜地。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天宝元年(742年),唐朝著名诗人、“七绝圣手”王昌龄出任江宁(今南京)县丞。他的一位朋友辛渐准备由润州(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陪着他冒雨连夜从南京赶到镇江的芙蓉楼。第二天清晨,王昌龄在芙蓉楼饯别辛渐时,写下了这首送别诗的杰作,“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千古名句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二、散花楼

散花楼又名锦楼,是由隋文帝杨坚的第四个儿子蜀王杨秀所建,取名为天女散花之意,与张仪楼、德贤楼和西楼并称为成都的四大名楼。

宋末元初,散花楼毁于战火,明朝初年,将成都东门迎晖门的城楼重新命名为“散花楼”。现在的散花楼早已不是当年的景象了。

《登锦城散花楼》

唐: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这是李白青年时期游历成都时写下的一首诗,描写了散花楼的富丽堂皇与精致华美,洋溢着年轻人的朝气,抒发了李白登高望远的愉悦之情,暗喻自己犹如雏凤在巢,终有一天将遨游九天。

三、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区,下瞰洞庭湖,前望君山,自古就有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流传着“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神奇传说。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最早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横江将军鲁肃主持修建的阅军楼,其后又经历朝历代的多次重修,最著名的一次重修,当属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时任岳州知军州事滕宗谅的重修。修好之后,滕宗谅让人给远在河南邓州的范仲淹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请他看图作文,范仲淹不负好友所托,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作《岳阳楼记》。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五十八岁的诗圣杜甫登上岳阳楼,他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联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他感慨万千地写下这首《登岳阳楼》。

四、鹳雀楼

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最早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北周权臣宇文护为了镇守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市),在蒲州城西的黄河东岸建造了一座戍楼,作为军事瞭望之用。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登上楼顶视野开阔,白云缭绕,有凌空而小天下之感,所以名为“云栖楼”。此地有一种嘴尖腿长、羽毛灰白色、以鱼为食的鹳鹊鸟,它们经常成群地栖息于楼上,因此人们都愿意称此楼为鹳鹊楼。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的这首诗短短的四句二十个字,言简意赅,把哲理与景物、情势融合得天衣无缝,表达出积极探索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千古传诵的名句,一直是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五、谢朓楼

谢朓楼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公元495年夏,南北朝著名诗人谢眺赴任宣城太守。他在郡北的陵阳山上修建的一座楼宇,取名为“高斋”,这成为宣城登高览胜的佳地。

到了唐朝时期,人们为了纪念谢朓,重新修建此楼,因而称作“谢朓楼”,又名“谢公楼”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的叔叔李云有事经过宣州。李云又名李华,是著名的散文家,当时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他乡遇亲人,李白是分外高兴。

在李云要离开的时候,李白又来到“谢朓楼”设宴为叔叔饯别。在宴席上,李白借酒消愁,向叔叔诉说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懑,以及今后的计划打算。在酒精的刺激下,李白奋笔疾书,写下了他古风诗歌代表作之一

李白看透了这黑暗污浊的世道,再也不想与那些奸佞官僚之辈同流合污,他决定效法"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不得志的时候就披散头发,纵酒弹琴,自己一个人驾着一艘小舟,在江湖上自由自在的漂流。

六、越王楼

越王楼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的龟山山顶。越王是指李贞,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八子,颇有才华,先后被封为汉王、越王。

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年),李贞任绵州刺史,他参考了长安、洛阳诸多王府的营造规划,再根据龟山的地形地貌,依山取势,耗银50万两建成越王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唐代四大名楼”。

《越王楼歌》

唐:杜甫

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

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旅居四川成都的杜甫来到了绵州,他独自登上耸立于城西北的越王楼,在欣赏黄昏胜景之后,杜甫触景生情,思古叹今,写下了这首诗。

杜甫先是介绍了越王楼的由来,接着用明丽的色彩描绘了越王楼的巍峨宏大、富丽堂皇,然后描写了楼下滚滚江水之清澈,远山落日的辉煌。最后是吊古抒怀,历经战乱颠簸流离的杜甫,不禁深深发出感叹:斯人已逝,物是人非,昔日的辉煌楼阁,也只能供后人游览欣赏。

七、筹边楼

筹边楼始建于唐文宗太和元年(830年),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李德裕在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为了加强战备、激励士气、筹措边事,在四川省理县杂谷脑河岸的薛城镇,修建了这座筹边楼。在他的任期内,派兵收复了被吐蕃占据的维州城,保持了西川一带的安定。

筹边楼雄伟壮观,凭栏眺望,青山如黛,风景似画,它不仅是唐蕃对峙的历史见证,而且更是当地各族人民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的象征。

筹边楼

唐:薛涛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唐朝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涛曾经登临此楼,写下了这首名扬天下的诗。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大气磅礴、气象万千。后两句叙事,严厉谴责将军们的目光短浅,贪婪掠夺,召来了与羌族的战争。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议论、有感慨。表达了薛涛忧国忧民、心系国势盛衰的远见卓识,显示出她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八、望湖楼

望湖楼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处绿树掩映、岩峦烘托、飞檐凌空、典雅古朴的楼阁。

北宋乾德五年(967),吴越王钱俶为了储藏、借阅经书,就在当时的昭庆寺前,新建了一座附属楼,取名为“看经楼”。

到了宋朝,人们发现,登上此楼凭栏远眺,西湖碧波如镜,湖中三岛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闪烁于湖水之上,优美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人们都去看湖了,这还看什么经书啊,于是就干脆直接改名为“望湖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在公务之余,约了几位好友一起泛舟西湖,欣赏奇妙的湖光山色。过了一会儿,天公不作美,突然乌云密布,即将大雨倾盆,苏轼一行人弃船登上望湖楼,一边赏景,一边开怀痛饮。醉酒后的苏轼诗兴大发,一连写下了五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是其一。

苏轼敏锐地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雨中“即兴表演”,才思敏捷的他用诗句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九、八咏楼

八咏楼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东南,原名元畅楼,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相传是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太守、著名文学家沈约建造。

楼成后,沈约写出一首诗《登元畅楼》,后来又陆续写了七首诗,合称为《八咏》诗,“一时传为绝唱,而楼遂成盛迹”,从唐朝开始,遂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

《题八咏楼》

宋: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为躲避战乱,来到了金华,投奔当时在婺州任太守的赵明诚之妹夫李擢。在金华期间,李清照登上八咏楼,写下这首气势恢宏、风格豪迈的诗。

李清照借八咏楼、十四州两个典故对古人沈约和贯休进行了歌颂,对割地赔款、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进行了讽刺,抒发了她对国事的担忧、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以及对南宋王室不振的哀叹。全诗显示的含蕴之深和襟怀之大,李清照是巾帼不让须眉。

十、黄鹤楼

据史料记载,黄鹤楼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孙权在黄武二年(223年)修建,最初是用作军事上的瞭望守戍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长江南岸,建于蛇山(也叫黄鹤山)之巅,下临浩浩荡荡的万里长江,登楼眺望,四周美景尽收眼底,有着“天下绝景”的美誉。被称为"天下江山第一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朝著名诗人崔颢来到黄鹤楼游览,被黄鹤楼的仙人传说吸引,他吊古怀乡,写出了这首如有神助的千古佳作。

南宋著名的诗论家严羽极为推崇这首诗,他在《沧浪诗话》里评论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后来,诗仙李白登上神往已久的黄鹤楼,发现了崔颢的这首诗,诗仙也不禁搁笔哀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以上就是笔者精心选取的十首著名的古诗词,这些诗里的十座名楼,您知道几座,您可曾去过?欢迎好友们一起补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