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明上河图》,没有人不知道的,中国名画,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是我国的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问世以来,人们一般认为它描写的是清明时节的景色,这也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可,如文物鉴定专家郑振铎先生,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等都支持“清明节”的观点。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了反对意见,并不支持“清明节”的说法。
汴史专家孔宪易先生,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人物,出现的具体事物,如:托木碳的驴子、农家短篱内的蔬菜、扇子、草帽、竹笠、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小贩卖的西瓜等,列举了八项理由,与《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内容,以及其他记载北宋风俗的文献,进行比较、论证,得出这些都与文献记载中秋季出现相吻合,不符合清明节出现的事实,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季节是在秋天。
那么《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上河”怎么理解呢?”清明“、“上河”指的是什么呢?
现在,对《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的考证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清明节之意”;二、“清明坊之意”;三、“清明盛世之意”。
对《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的理解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河的上游;二、“逆水行舟”;三、“上坟之意”;四、“赶集上街之意”。
结合这些观点,“清明上河”可以理解为:清明时节赶集游玩;清明坊赶集图,汴河盛世图等等,各有各的说法,大家认为应该怎么理解呢?